改制20年累計納稅破百億,濟鋼交出改革實踐答卷
(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客戶端 2021年11月03日 記者/吳春波 )
濟鋼的產權制度改革在當時曾引起社會轟動,是中國鋼鐵行業整體改制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
“正是改制,讓濟源鋼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駱鐵軍強調,濟源鋼鐵的發展是中國鋼鐵工業發展的縮影,是黨的堅強領導和改革開放為濟源鋼鐵提供了強大發展動力和市場機遇。”11月2日,在濟源鋼鐵“改制20年,納稅100億”發布會現場,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副會長駱鐵軍介紹,改制前,濟源鋼鐵僅是一家年產30萬噸鋼的地方小鋼廠;改制后,經過20年的探索、轉型和發展,今天的濟源鋼鐵已經成為年產500萬噸鋼且頗具競爭力的大型特鋼企業。
據介紹,濟源鋼鐵始建于1958年,是原冶金部56家地方骨干鋼鐵企業之一。在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的指引下,按照濟源市委、市政府的統一部署,2001年11月18日,濟源鋼鐵的名稱由“河南濟源鋼鐵公司”更名為“河南濟源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由地方國營企業改制為全員持股的民營企業。
濟鋼的產權制度改革在當時曾引起社會轟動,是中國鋼鐵行業整體改制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
在隨后的發展中,通過持續的裝備工藝改造和調整產品結構,濟鋼的改革發展“答卷”也漸次展開,先后邁入中國企業500強、制造業500強、民營企業100強、裝備制造業100強和世界鋼企100強行列,濟源鋼鐵累計納稅規模也持續增長,并在2016年跨越50億元大關,2021年實現累計納稅100億元,成為卡特彼勒,國內三一重工、徐工等工程機械,德國戴姆勒,中國一汽、東風、重汽等汽車企業,德國舍弗勒,中國哈爾濱軸承、瓦房店軸承、洛陽軸承等軸承企業的主力供應商,同時其產品也在風電、高鐵等領域廣泛應用。
“濟鋼之所以取得上述成績,首先得益于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得益于黨和政府為民營企業創造的良好創業環境;得益于體制機制的創新,同時得益于區域內良好的外部發展環境。”濟源鋼鐵黨委書記、董事長李玉田表示,將會以此為新起點,全力把濟源鋼鐵打造成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力的優特鋼精品基地。
“濟源鋼鐵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挺起濟源工業脊梁提供了動力活力。”濟源示范區管委會主任、濟源市長莊建球寄語,希望濟源鋼鐵未來繼續堅定不移深化轉型,堅持創新、綠色低碳,為高質量發展贏得主動。